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前身是1955年组建的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当时,物研室党组织由北大党委领导。人事、财务由二机部主管。业务上属中科院近代物理所。1958年秋,物研室的全部工作归属北京大学。1956年培养出了我国第一批97名核物理专业毕业生。1957年有了第二批毕业生。我们这一届是第三批。从我们这届开始,物研室改为原子能系。系主任是胡济民,副系主任是虞福春,系党总支书记是石幼珊(女)。1960年改称技术物理系。从1956年到1966年,10年间技术物理系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为发展我国的核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这批学生,经过反右派斗争,红专辩论,教育革命,大跃进等政治运动,确实有不少人建立了一切听从党召唤,要为党的事业而献身的信念。我那时的确是这样想的,并提出了入党申请。1959年1月18日我被正式接纳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在入党宣誓大会上我曾代表新党员发了言。新入党人的名单还登载在当时北京大学的校刊上。我的入党介绍人是王长儒和丁之慧。王长儒是吉林大学的代培生,后任吉林大学设备处处长。丁之慧是南开大学的代培生,改革开放后到加拿大定居。后来才知道,她是我高中同班同学章育栾(女)的嫂子。
1959年5月,苏联援建的兰州504厂(扩散厂)急需核物理专业人员。于是就从原子能系选调了刘慧芳等几名同学提前毕业参加了工作。其余同学因核事业发展急需,来不及做毕业论文,到1959年8月初就毕业了。
毕业前,学校请全校毕业生在虎坊桥工人俱乐部看了一场由郭沫若执笔,朱琳主演的话剧《蔡文姬》。当晚回校时,天正下着大雨。但是同学们的心情十分兴奋。这是一出为曹操翻案的戏。此外,我们143班的同学还在未名湖畔和西校门外摄影留念。
另外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是钱三强给原子能系毕业生讲话。钱三强当时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新中国的核事业就是在他张罗和操持下搞起来的。后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及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讲话的大意是:你们在原子能系毕业了,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将要有一个大发展,急需原子能方面的专业人才。你们将大有用武之地。大学毕业只是学了书本知识,以后还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以便在我国的原子能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原子能事业涉及的工作很多,你们当中会有人搞科研,有人搞生产,有人搞教学,有人搞管理。无论哪一种工作都是原子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工厂里有搞主工艺的,也要有搞辅助工艺的。如辐射防护工作就是辅助工作,但是没有辐射防护工作就干不成原子能事业。他希望同学们做好思想准备,以便适应各种不同工作的要求。他的讲话生动风趣,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一般高校毕业生都要填写毕业分配志愿表。我们毕业时根本就没有填过什么志愿表。1959年8月初,在宣布正式毕业的大会上,二机部人事局的负责人宣布:二机部全部接受你们。从现在起,你们就是二机部的人了。每人发给一个月工资。
还未工作就发给工资,大家都挺高兴。散会后大家纷纷到财务科领取了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46元钱。
学校规定毕业生8月15日前离校。我在离校前,先到王府井四联理发馆理了发,然后到北京照相馆照了一张二寸半身像。之后又到东安市场买了一只不大的绿色帆布手提箱。收拾一下东西先到天津待了两天,然后回家度假。在山西家中只待了10天,又回到北京,怀着兴奋的心情,就到二机部14局报到去了。从此结束了令人留恋的大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