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具之窗个人文集:崔朝晖文集

 
     

求学时代

(一)中 学

(1949—1955)

 

 

 

5  到天津去

 
 

1952年初从太谷回到榆次家里便开始自学。自学的科目跟学校里的科目相一致。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科是重点。自学的方法是先看书再做习题。印象最深的是自学平面几何。当时没有统一的课本,我就买来一本《三S平面几何》,先学定义、定理,搞清楚定义和定理之后再做习题。这样学习的效果甚至比课堂上听讲的效果还要好。就这样,我把自己关在一间房子里,自学了近半年时间。

19527月开始考高中。那时洪洞中学招生最早,我便前去报考。不久便接到录取通知书。一天早晨,我还没有起床。父亲急匆匆地跑回家来,告诉我说:“天津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招生,你想去不想去?”我马上来了精神,说:“我去!”父亲很支持我投考天津铁中,于当天就给我开出了去天津的免票。母亲为我简单准备了一下衣物,父亲给了盘缠,我便在晚上登车前往天津去了。因为兴奋,在车上一夜没有阖眼。第二天上午便到达天津东站。出站后顾了一辆三轮车直奔河北吕纬路天津铁中。

我以同等学力报考,证明材料是榆次当地政府开出的。报名时学校还要求有我是铁路职工子弟的材料。于是我便到位于北站附近的天津铁路管理局教育处去开证明。我把情况说明之后,教育处的人很热情,立即用路电跟榆次车站联系,证实了确实有崔永泰这个人以及同我的父子关系,便马上开出了证明。就这样总算报上了名。学校为外地考生提供了食宿。当时太原铁路分局归天津铁路管理局管辖,所以榆次车站属于招生范围。但从山西来的就我一个考生。另外还有北京长辛店来的,唐山古冶来的和本校毕业的考生。那年天津铁中高中一年级就招收一个班45人。

语文和数理化考试进行正常,自我感觉考得不错。考试最惨的是俄语。我在初中根本没学过俄语,考卷一发下来,我的脑子里顿时成了一片空白,只好坐在那里看着试卷发愣。这时监考老师走过来,我就对他说:我没有学过俄语。老师说:那你就把情况写一下吧!于是我就在试卷上写道:“没有学过俄语,不会答。”然后交了白卷。心里想:完了,完了,肯定考不上了。不等发榜我就准备打道回府。一位考初中的学生跟我住同屋。我在回家前跟他说:我不等发榜了,麻烦你在发榜后看看,有我没我都给我来封信。他答应后,我把姓名和地址告诉他,就于当天乘车回家了。就在毫无希望垂头丧气的情况下,收到了那位小同学的信。信中说我考上了。从毫无希望到如愿以尝,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真是出乎意料!当时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父亲母亲和全家人也都为我考上了天津铁中而高兴。不久就收到了学校发来的正式录取通知,家中一片喜气洋洋。在暑假中,母亲给我准备好了衣服被褥鞋袜,父亲给我准备好了日常生活费用。在临别之前,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叫我注意冷暖饮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好好学习,注意安全。母亲恋恋不舍,流下了慈爱的眼泪。父亲一直把我送到火车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唐人孟郊的诗《游子吟》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母爱的真挚和伟大。这也正是母亲对自己儿子无私感情的真实写照。

195291日我就到天津铁中报到,开始了我的高中学习生活。

 
 
 

 
 
     

《三北生涯》作者:崔朝晖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邮箱:cuizh@yahoo.com

《bt365官网亚洲版---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