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作者:杨金国
     

 

 

序 言

 

王车干


  60年代初,我在安师教书时,杨金国是我的学生,距今虽40多年了,但对他记忆犹新:一是他长相出众,是一个浓眉大眼、白净漂亮的帅小伙;二是他数学成绩优异,在班上长期任数学课代表,在全校数学竞赛中,名列第二,曾受到学校表彰;三是他的字写得比较好,我的很多文稿是他誉写的,并在报刊上发表。这次他将书稿送给我,让我提意见,我惊诧万分,因为我认为他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然而他毕业以后没教过一天数学,一直做文字工作,不仅当过高中语文教师,而且长期担任县委党研室副主任、编辑、副编审(副教授)等职务。我手捧书稿,感慨万千,从内心深处为有这样的学生骄傲和自豪。我看完书稿,认为这不是他特意创作的文学作品,而是他40多年工作和生活的缩影,是他的人生轨迹。书稿中的11篇散文,大多是从日记中摘录的,是他生活海洋中的几朵浪花。散文记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一片深情。书稿中的小说和诗歌是用优美的语言写成的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是作者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书稿中的史话部分,是这本书的重中之重,是作者几十年调查研究地方党史的丰硕成果。史话是用朴素的语言,平铺直叙,秉笔直书的写法,从不同侧面,记述了中共淇县党组织带领淇县人民与敌人进行顽强殊死斗争的英雄业绩和战斗历程,故事真实,曲折动人,引人入胜。史话不仅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且有较高的保存研究价值。这些文章,不愧为是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淇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书稿中的几位党史人物是千百万先烈和先辈们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英雄事迹历历在目,可歌可泣,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公正廉明,勤政爱民,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书稿中的论文和调查报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一文更为突出,是花中奇葩,曾在全市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大会上宣读过,被评为一等奖。我衷心希望书稿尽快付梓出版,以飨读者。



                                        再版前言


    2009年5月,《轨迹》一书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亲朋好友百余人纷纷找我要书。北京外国语学院学生孟丹丹(现在外交部工作)亲自跑到我家要求赠书并签名。事后还打电话询问书中的一些情节。县人劳局原局长王凤喜同志不仅自己阅读,还多次要书介绍给孩子们学习。县组织部周鸣祥同志专程开车来家要求赠书,而且还要给爱好写作的父亲捎一本。县检察院局级干部赵士金、城关镇卫生院原副院长陈秀娥二同志,因该书被朋友拿走,又重新跑到我家要书。城关镇政府政法书记郭文义同志一次要求赠两本书,因为有同志托他要书。还有些读者来找我买书,我告诉他们:“书可以赠送,但一本不卖。”县政法委副书记郝秀彪同志给我打电话说:“你写的《轨迹》一书党研究给我一本,我看了很感动,你写《悔恨》一文时,肯定是含着眼泪写成的。《过河》一文我建议再写详细一点儿,那样会更好。《开封赏菊》一文写得不错,就是最后一段有点画蛇添足。”我的学生任国淇在高村镇教育组工作,有一次他对我说:“你写的《轨迹》一书太好了,我一夜没睡觉,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关于《悔恨》一文写得很生动,我建议你把它改编成电视剧,在电视台播放。”当我说及《开封赏菊》一文最后一段是否有点儿画蛇添足时,他肯切地说:“最后一段千万不能去掉,那是画龙点晴。”离休干部马金诚同志曾多次到我家畅谈读《轨迹》一书的感想。他说:“你写的《轨迹》一书我通读了,有的文章我读了好几遍,《何鸿范传略》我读了十来遍,写得详尽具体真实感人,因为我认识何鸿范,他是一个真正的好党员、好干部。你写的《难忘初恋》一文让我很感动,引起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因为我也有这种经历,我准备在《老人春秋》‘寻亲访友’栏目里写个启示,寻找我年轻时的情人、恋人,写好后你一定帮我改一改。”后来,他写了,我改了,在《老人春秋》杂志上刊登了。县司法局李文所长打电话给我说:“你写的《轨迹》一书我看了,很好,你写的何鸿范这个人太好了,是淇县最好的领导干部之一,可以说他是淇县的焦裕禄。《难忘初恋》一文写得也不错,最后一段像鲁迅写的文章。《淇县反右派斗争》一文写得也很好,如果再举些反右中受害人的案例会更好。”我说:“案例我掌握了许多,不写的主要原因是怕对受害人及其家属子女有负面影响。”电话中李所长还把《轨迹》一书中的《别友人》一诗给我背诵了一下。县政协资料员王老师曾多次到我家谈读《轨迹》一书的体会,他说《难忘初恋》和《悔恨》两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写出了真挚而纯洁的爱情,展现了初恋的真善美,没有唧唧我我的越轨行为。我有个亲戚和你恋人是一个村的,抽时间我陪你去她坟上看看,祭奠一下,表示一下哀思。另外《淇县刘店寺炸碉堡事件》一文在我们那里影响很大,看你这篇文章的人特别多,大家对枪毙那位穷苦出身、有赫赫战功的营级军官张克俭非常惋惜。桥盟乡原政法书记张灿耀同学说,你写的《轨迹》一书我看了,很不错,我曾与咱老同学周诚斌谈过,应该再写续集。我的学生杨春来对我说:“你写的《轨迹》一书我在同志那里借了一本,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使我了解了不少情况,长了不少知识,以前我不知道咱家乡的路为什么都修在深沟里,通过读你的书知道了……,再版时一定给我留一本。”后来他又给我谈了书中的许多细节,有的地方竟然背诵下来了,我坚信他是认认真真的读过了。县农机局干部杨大生同志对我说:“你的《轨迹》一书我读了,大家对《龙潭虎穴擒魔鬼》一文很感兴趣,因为写的都是真人真事,文中的高千钧就是俺南关村人,他的晚辈正找你要书哩。”新乡火车站离休干部杨智勇,是《龙潭虎穴擒魔鬼》一文中的主人公,他曾亲自协助我们党破获了国民党国防部3个特务组织,该文在《淇县文史资料》、《新乡市文史资料》、《轨迹》、《史海》等书刊上刊登后,他高兴万分,曾带领文中的其他当事人来淇县看望我,感谢撰文给他们彻底平反昭雪。多少年来,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给我打电话问候,捎礼品。新乡市委党研室两位同志也来淇县访问我,询问我当年在新乡市破获国民党国防部特务组织、活捉特务头子李延海的详细经过。对发生在他们本地区的大事不了解,甚至文革中把党的地下工作者当坏人批斗非常遗憾。今年夏天,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鹤壁市《晨报》的邓少华主任带领3名记者到我家采访录相,不仅要求赠送他们《轨迹》一书,而且还让我详细谈了该书中四县边区主任王舒苗烈士的生平事迹和淇县红色地下交通线的情况。后来书中的不少内容在《晨报》上刊登。有一次我去信用联社上工资册,一位陌生的女营员对我说:“你把你写的书送我一本吧?”我说:“你认识我?”她说:“我认识你,你写的书我在老二(指联社主任杨文玉的弟弟)那里见过……”我看着她渴望读书的目光,无法回绝,于是将最后一本存档的《轨迹》送给她。她感激地说:“我也姓杨,我父亲在县公安局工作,叫杨士有!”后来她见到我非常热情,然而至今我也不知道她的名子。最近有几位老领导找我要《轨迹》一书,我说确实没有了。他们说:我们不管你有没有,必须想法儿给我们弄一本。我黔驴技穷了,只好再版付印了。
    今天在新版《轨迹》付梓出版之际,感谢单位和个人对我的支持,殷切希望新老读者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让其发挥更好更多的社会效益。



                                                              作 者  
                                                                            2011年11月20日
 

 
 
     

《轨迹》作者:杨金国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0392-7221027

《bt365官网亚洲版---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