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读书 任海龙
http://book.qq.com/a/20060424/000001.htm
"80后"这个概念在中国也炒作了很多年了,已经成为一种大而化之的文化现象。无论主流文坛对这个年轻的作者群体如何批评,"80后"作家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表征。这些年轻人取悦了图书市场中相当数量的读者,自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争议。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80后"作家都是很有才气的。这些孩子少年老成,成名也很早。但是过早成名也并非是好事。相当多的年轻作家甚至没有接受过基本的高等教育,中学时起就辍学创作。这些孩子的作品初入市场便受到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的个人经历炒作有关。比如有的作者为了吸引媒体的注意,经常故作惊世骇俗之论,更有作者才华消耗殆尽之后便以包括暴露身体、出唱片之类具极大争议性的行为取悦市场。这便造成所谓的"80后文坛"极度娱乐化的倾向,优秀的作品凤毛麟角,作家心态浮躁,文化底蕴浅薄而又不图进取,更有抄袭一类恶劣的现象存在。这些现实让那些对中国新生代文学寄予很高期望的人们不同程度的失望。
不过近期一本题为《朝歌》的"80后"小说的热销却丝毫没有招来主流文坛的批判,反而在评论界引起了一片好评。小说在年轻读者中也相当受欢迎,尤其是在大学生和白领这个群体中,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其实,如果读过《朝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小说为何能一下子取得如此"叫好又叫座"的反响了。从题目看,小说的题材应该是和商代有关,因为朝歌是商代的都城。事实也确实如此。小说是对《封神演义》的重新诠释。可是如果以为这也是一本所谓的"玄幻小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朝歌》对《封神演义》的改写几近颠覆。《朝歌》虽然沾了玄幻、古典和爱情的边,但实际上却更像一部心理小说。作者在古典文学和西方现代派技法上的造诣相当深厚。《朝歌》全文写得美轮美奂,却很少有庸俗的对话和耸人听闻的情节,而基本都是由深刻心理剖析搭建而成的。全文下来,每一个历史或神话人物都成为了具有象征和影射意义的符号。女娲、纣王、妲己、姜子牙这些人超越了自身的局限,俨然就是后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个涵义复杂却又逻辑简单的孤独个体。作者籍此表达了一种后现代的人性观。
《朝歌》的成功是"80后"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这个年轻的作家群体中第一次尝试从古老的中国文化中汲取题材,并且结果也相当成功。大部分"80后"作家因缺少生活经验而要么一味的写作校园题材、青春题材,要么便在江郎才尽后向娱乐圈靠拢。而《朝歌》则为"80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那就是积极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从中国文明中吸取精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作家自身阅历的浅薄。
当然,《朝歌》出自年轻作者之手,自然也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在我看来,《朝歌》成功最重大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作品本身。当然有些人指责《朝歌》语言过于唯美,让人过多欣赏语言的美丽而忽略了情节上的漏洞。可是难道将中文写得美丽些不正是那些无论是生活阅历还是文化底蕴都尚浅薄的年轻作家们需要的么?社会上对"80后"的批评决不仅仅针对那些暴露身体或抄袭等行为,更有对这个作家整体文学素质的质疑。试问如果一个作家既不能写出有深度的作品,又不能把中文运用流畅,那还怎样称其为作家?
《朝歌》的缺点自然也同样应该批判,但是对于《朝歌》这样的作品绝对应该鼓励,因为无论它自身毁誉如何,这都是"80后"群体从浮躁、娱乐化向脚踏实地转化的一个有勇气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