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我们家无论大人小孩,穿的鞋都是自己家里做的。母亲和婶婶除了操持三餐,拆洗缝补衣被之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就是为全家人做鞋。做鞋的工序很多,主要的有:用铺陈(碎旧布)打袼褙(用碎旧布加衬纸用浆糊裱成的厚片),再用袼褙裁出鞋帮和鞋底。用好布粘在鞋帮袼褙的面上和鞋底袼褙的边上,把多层粘好的鞋底袼褙相叠,再用自己搓好的麻绳纳起来,做成约一厘米厚的鞋底。鞋帮也要用线纳好。最后把鞋底和鞋帮用麻绳绱在一起,用鞋楦把鞋楦好成形。其中纳鞋底的活最费力气。母亲和婶婶一有空就纳鞋底。母亲右手腕上有一个鼓包,那就是纳鞋底累出的毛病。我的脚受不了委屈,母亲给我做的鞋都比较宽松。所以我的脚长得没个样。我在大学四年级时还穿着母亲给我做的布鞋,工作以后就不再穿了。
1949年太原解放后不久,有一次父亲去太原出差,回来时带给我一样东西。那是一个晚上,我已经钻进了被窝。父亲一进家门就兴冲冲地对我说:“看!我给你带啥来了?”待我打开包一看,哈!是一双崭新的蓝白相间的高腰球鞋。当时的那个高兴劲儿,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晚我把新球鞋放在身边,激动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觉。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球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