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具之窗个人文集:崔朝晖文集

 
     

为人作嫁

(1980—1995)

 

 

 

2 练兵—掌握编辑基本功

 
 

编辑工作不难,但是要做好也不容易。20世纪30年代,我国一些著名文人,如叶圣陶、郑振铎、邹韬奋、茅盾,甚至鲁迅都认真做过图书编辑工作。不过,他们做的都是文学艺术方面的图书编辑工作。至于科技图书方面的编辑工作,还另有其特殊的要求。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丛书的编辑出版,使我受益匪浅。这项任务给了我一个编辑工作的“练兵”机会,也就是掌握科技图书编辑基本功的机会。这些基本功的内容,粗略地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

首先,要明确图书的读者对象。这套丛书的读者对象是中学物理教师。这是确定文章选题和内容的前提,也是确定一般图书选题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套丛书的内容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如书中就有“教学规律与教法研究”“专题讨论”“物理实验”“教材分析与教师进修”以及“物理学史”等内容。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学教学领域一片荒芜的情况下,这些内容如同一场甘霖,浇灌在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心田,深受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欢迎。

其次,书稿中的物理概念、定义、原理、论证、内容阐述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这就要求编辑在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扎实,要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能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书稿提出问题。这就对科技图书编辑在广博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要有较高的要求。在知识上既“专”又“博”,“博”中有“专”,一“专”多能,要确实保证书稿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三,要确保书稿中的公式正确,书写清楚。要分清物理量与非物理量,矢量与标量。标示出正体与斜体,黑体与白体,上标与下标。数字与计量单位的使用要正确和统一。为此,编辑就要在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并熟练使用编辑校对知识,让检字排版(对铅字)或录入排版(对微机)人员看得清楚。

第四,书稿文字要通顺,要符合汉语言规范,特别要符合科技语言规范。标点符号使用要正确。内容叙述要精练,有条有理,符合思维逻辑推理。为了做到这一点,科技图书编辑要有比较高的中文修养,要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修辞、逻辑知识,还要学点古汉语知识以及社会科学、文化文艺等方面的知识。

第五,编辑要懂外语。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新知识、新名词、新术语不断涌现。为了收集、积累、分析、交流、理解和掌握这些新的内容,懂得外语就非常重要。这对提高书稿质量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可以更好地引进国外的科技图书,供国内参考。

第六,编辑要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联系广大作者和读者,组织编审队伍,征集书稿,组织学术活动和书稿评审活动。熟悉出版印刷业务和图书发行工作,并能参与图书出版后的评价工作。

第七,科技图书编辑应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保证书稿不出政治性错误。

19812月第一集发稿,到198311月第五集发稿,3年内《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共出版了5集,约100万字,后因出版社的经费不足而中止。在此期间,我还反复学习了吕叔湘、朱德熙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葛信益著的《语文基础知识与文章修改》,罗见龙、王耀先主编的《科技编辑工作概论》,再结合审阅与编辑加工书稿,不断提高了编辑水平。

19781219日,二机部给原子能出版社下达了高等院校原子能类教材54种的编辑出版任务,到1983年庆祝建社10周年时,已出版35种,1400万字。

在第一轮教材的编审出版中,我参加了一些教材的审读和复审工作。

198012月到19845月,仅由我复审的书稿,就有苏州医学院李士骏编,吕德聪任责编的《电离辐射剂量学》(第一版)(74万字)。北京大学李星洪编,刘荣久任责编的《辐射防护基础》(63万字)。天津大学张秀夫编,王凤祥任责编的《核辐射防护基础》(34万字)。复旦大学郑成法编,周熙钦任责编的《核辐射测量》(27万字)。复旦大学吴治华等编,陈进贵任责编的《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上、下)(52万字)。苏州医学院编,康增寿任责编的《放射损伤临床》。其中苏州医学院章仲侯副教授主编,刘昭荇任责任编辑的《放射卫生学》(54万字),还曾获1986年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是对我编辑工作的初步肯定。

在审读或复审教材的同时,我发挥了自己在专业和外语方面的优势,组织引进了一批国外教材和科技参考书选题。其中值得提出的有1979年МОСКВА  АТОМИЗДАТ出版的,作为莫斯科大学教材的俄文版《微剂量学基础》(ОСНОВЫ МИКРОДОЗИМЕТРИИ)。这是一本国际上首次独创的微剂量学教科书。把这本书引进我国,填补了我国在剂量学出版方面的空白。作者是В.И.依万诺夫(В.И.ИВАНОВ)教授和В.Н.雷佐夫(В.Н.ЛЫСЦОВ)教授。译者是1963年莫斯科大学毕业的留苏生华明川工程师(核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校者是1959年乌克兰基辅工学院毕业的留苏生张立均工程师(核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后调核情报所教材室)。我对这本书稿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几乎是从头到尾对照原文把译稿审读了一遍。这对我是一次学习机会,让我复习了一次俄语,也学习了一些微剂量学的知识。同时,在审稿中,也看出了译文中的一些问题。经与作者和校者商榷,他们也都认可。通过这本书的出版,我和译者、校者有了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这本书于19879月出版。

还有一本书,我也下了一番功夫。这就是1981年出版的日文版《低水平放射性测量》(低レベル放射線計測)的翻译出版。低水平放射性测量,在辐射防护、环境科学、放射医学、放射生物学、考古学、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应用很广。但是我国尚无一本这方面的书出版。作者山越和雄在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从事低水平放射性测量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当造诣的理论水平。他写的这本书很有实用价值。后来,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的讲师姜德智、强亦忠、朱南康三位老师推荐了这个选题,我也很支持。但是,当我看了他们的试译稿之后,觉得他们的翻译水平不高,需要有人帮他们一把。于是,我找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低能物理研究所的金昱泰先生(副教授),请他帮忙,作译校。金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金昱泰先生是朝鲜族人,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即原子能系)放射化学专业毕业,日语不错。强亦忠他们的译稿,经金先生极为认真的校核之后,译文水平有所提高,达到了出版要求,并于198510月正式出版。我在审稿中发现,日文原书中用空气过滤器采集的浮尘的γ射线能谱图与土壤的γ射线能谱图放错了位置。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我的核物理专业知识的功底了。只根据日文翻译是看不出这类问题的。198711月,作者山越和雄来京,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讲学,我送他一本中译本。他很高兴。他回赠了他亲自签名的一本原版《低レベル放射線計測》给我。

我还组织了另一本日文书的翻译工作。这就是《放射诊断中医生和病人的辐射防护》(放射線診斷における被曝の管理)。这本书是198010月出版,由日本医学放射线学会和日本同位素协会合编的。主编是御園生圭輔。本书是以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26号出版物为依据,较全面地阐述了放射诊断中涉及医生和病人的防护问题。译者是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环境与预防医学系的苏世杰讲师。校者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刘吉副教授和原子能研究院的白光助理研究员。本书有很强的实用性。

此外,我组稿的一本英文翻译书是《医学与生物学中应用的核物理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Physics with Application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这是1981年由ELLIS  HORWOOD  LIMITED 出版的。作者是N.A.Dyson,译者是梁保胜工程师(北京综合仪器厂)和康增寿医师(原子能出版社编辑),校者是霍育栋工程师(北京综合仪器厂)。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从事放射医学、核医学和放射生物学工作者,也可作为医学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通过以上几本书的编辑实践活动,对出版社出书的选(确定选题)、组(组稿)、编(编辑加工)、审(审稿)、校(校对)、评(评审),和排(排版)、印(印刷)、装(装订)、发(发行)等各个环节,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这些对我今后在出版社的工作大有好处。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中文著作稿和英文、日文、俄文翻译稿,我都能担任责任编辑,我觉得我已经可以胜任编辑工作了。我逐步在原子能出版社站住了脚跟。

 
 
 

 
 
     

《三北生涯》作者:崔朝晖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邮箱:cuizh@yahoo.com

《bt365官网亚洲版---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